國人常常把硬質優良木材制成的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可見紅木家具的影響之大。在外行人眼中,紫檀黃花梨甚至包括鐵力雞翅木等古家具中常用良材與紅木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都屬于體重色深一類,故把這類古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也算順理成章。
其實,紅木家具在中國古家具中出現得最晚,硬質木材中,它比黃花梨木等名貴家具至少要遲出現三百年,大約到了清朝中葉,紅木家具才登上歷史舞臺。紅木是在紫檀黃花梨木基本告罄之后,作為替代品由南洋進口的。
紅木是統稱,植物學上屬豆科,木料剖開后有酸味,較刺鼻。所以,紅木在南方又被稱為酸枝。紅木體重適中,較黃花梨木、雞翅木重,較紫檀木又輕。紅木紋理變幻多樣,有紋理近黃花梨而不易區分者,又有色澤近紫檀以假亂真者。因這兩種材質歷來比紅木貴重,所以判斷失誤往往與此有關。紅木硬度較高,性脆,雕刻時易崩茬,不適宜過于精雕細刻。紅木雕刻如果過細,不僅易損壞,而且很難打磨細膩,與紫檀的精細雕工有天壤之別。紅木性(內應力)大,遇干濕冷熱立刻變形,或收縮,或膨脹,幅度大約在1%。紅木在制作前如沒有干燥,用不了多久,就會開裂,少數紅木還會有彎曲變形現象,幾乎無法整治。
自明以來,朝野大量使用名貴木材,形成潮流,到了乾隆晚期,良材銳減,以致于乾隆帝本人也親自過問,并下令限制名貴木材的使用,甚至為此還曾大動肝火。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求替代物成為必然,紅木就是在這時被慧眼識珠的商人們選中,粉墨登場。大約從清乾隆、嘉慶之際起,紅木走上了名貴家具的舞臺,并唱起主角。從此,紅木家具一發不可收拾,以自己不失高貴,又可以普及的特殊身份,二百年來,占領了中國古典優質木材家具的市場,成為硬木家具的代名詞。這取決于數量,紅木家具的數量,遠遠大于黃花梨、紫檀、烏木、鐵力、雞翅木等家具的總和。僅此一點,在國人倡導使用名貴家具用以顯示身份和地位上,紅木家具功不可沒。因此紅木家具無可爭議地成為古家具收藏的主流品種。
|